进退问其志 多寡视其勤
人之进退,唯问其志,取必以渐,勤则得多。山溜至柔,石为之穿;蝎虫至弱,木为之弊。夫溜非石之凿,蝎非木之钻,然而能以微脆之形,陷坚刚之体,岂非积渐之致乎?
——孔臧《戒子书》
【译文】
人的上进和后退,主要是看他的志向如何,学识必须逐步取得,勤奋的人所得必多。山间的细流看起来最柔弱无力,石头却能被它滴穿:蠹虫非常弱小,本头能被它蛀坏。细流不是凿石用的凿子,蠹虫也不是钻木头用的钻子,然而能用微小脆弱的形体,克服坚固的物体,难道不是从积累中得来的功夫?
【注解】
溜:泛指下注之水。《文选•汉枚叔乘上书谏吴王》:“泰山之溜穿石”。
蝎:木中蠹虫,通名为蝎。嵇康《嵇中散集•回答养生论》:“故蝎盛则木朽,欲胜则身朽。”
陷:穿。《韩非子•难一》:“吾盾之坚,莫能陷也”
【评语】
科学家向世界宣布伟大的发现,似乎只是一瞬间就赢得了鲜花和赞誉。其实,任何一项发现都来自血和汗的长期积累。冰心用文学的语言说:“成功的花,人们只惊慕观时的明艳,然而它当初的芽儿,浸透了奋斗的泪泉,酒遍了牺牲的血雨。”许多人总想在顷刻之间成就大事,殊不知任何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,那种缺乏韧劲,遇到困难就退缩,不肯下苦功的人,终究不能有所成就。正所谓:掘井九仞而不及泉,若从此不再掘,则前功尽弃。“学非一日之积也。”求知,必须点滴积累,持续努力,不断获得细微的进益,逐渐使我们开阔、充实、丰满。即使自认为资质平庸,也无妨你获得成功。荀子说: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;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,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骐骥一跃,不能十步;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 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,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只要记住这段名句所蕴含的哲理,“学不可以已”,必将到达成功的顶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