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而知退 欲而知足
夫富贵声名,人情所乐,而君子或得而不处,何也?恶不由其道耳。患人知进而不知退,知欲而不知足,故有困辱之累,悔吝之咎。语日:“如不知足,则失所欲。”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览往事之成败,察将来之吉凶,未有干名要利,欲而不厌,而能保世持家,永全福禄也。
——王昶《戒子侄书》
【译文】
财富、地位和名声,是人们都喜欢的。但那些道德高尚的人,得到这些却放弃了,为什么呢?这是因为君子憎恶它不是由正当的途径获得的。人们只知求进而不知退让,只知获取而不知满足,因而常有疲惫凌辱的牵累和对以往过失的悔恨。《论语》上说:“如果不知道满足,就会失掉所有的。”所以说应该知足。回首往事的成败,预测未来的吉凶,没有追求名利、贪得无厌,而能保持家业,禄位不败的。
【注解】
处:停留。《孙子兵法•军争》:“卷甲而趋,日夜不处。”
困:困倦、疲乏。《盐铁论•击之》:“犹耕者倦休而因止。
悔吝:悔恨。《易•系辞上》:“悔吝者,优虞之象也。”
咎:罪过、过失。柳宗元《封建论》:“咎在人怨,非郡邑之制失也。”
福禄:福分与禄位。《诗•小雅•鸳鸯》“君子万年,福禄宜之。”
【评语】
老子有句流传至今的格言:“知足不辱。”这是中国人的智慧。另一个说法是:“知足者常乐,”表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和幸福观念。到中国旅行,尤其是到过山区农村的外国人,他们惊奇地发现那里民众生活水平很低,但他们仍感到快乐和满足。事实上,中国人无论是农民,还是工人或知识分子,都有这种知足常乐的精神,这也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的结果。当然人们还是希望生活能有所改善的,也期望能获得名利地位。不过文化的滋养使人们懂得一味追求名利地位会丧失人的本性,做出违背天良的事情,最终陷入困苦而不能自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