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诺千金终生报 替夫行孝有真情
汉陈者归年十六而辉,未有子。其夫当行成。夫且行时属孝妇日:“我生死来可知,幸有老母,无他兄弟备养,吾不还,汝肯养老母乎?”妇应日:“诺”。夫果死不还。妇乃养姑不衰,总爱欲固,纺织以为家业,终无嫁意。
——刘向《烈女传》
【译文】
汉代有一姓陈的孝妇,十六岁时出嫁,没有孩子。他的丈夫要去边关从军,将要出发时嘱咐孝妇说:“我这一去还不知能否生还,家中留有老母亲一人,又没有其他弟兄可以照顾她。如果我在边关牺牲了,你愿意侍奉我的老母亲吗?”孝妇答应道:“我愿意”。她的丈夫果真未能生还。陈孝妇于是承担起赡养婆母的义务,而且一点也不拖查,对老人比过去更加爱护。以自己纺织来养家度日,始终也没有再改嫁的意思。
【注解】
戌:戌守、守卫边关,此处指从军。《左传•定公元年》:“乃归诸侯之戌。”
且:将要。《国策•秦策一》:“三年,城且拔矣。”
属:通“嘱”,嘱托叮咛之意。
【评语】
陈孝妇的故事源远流长,值得肯定的不是她“终不嫁人”,也不是她自身的高洁品行,而是她对自己丈夫诺言的信守,以及由于一诺千金而替丈夫在老人面前行孝的高风亮节。丈夫行前一句话,她便可以几十年一贯为丈夫兢兢业业地侍奉老人。“养姑不衰,慈爱欲固”这八个字后面,包含着多少汗水和辛劳?我们讲,步入婚姻这座美丽辉煌的殿堂时,便有了很多的幸福,同时也有了很多的责任。在别人的眼里,夫妻就是一个人,是一体,这样夫妻双方都应承担社会所要求两者的责任,一起思索,一起生活 ,生死荣辱都是两人的事。唯其如此,为了对方,为了双方,牺牲掉自己的利益,这是需要很多奉献精神的。人而不信,不知其可。夫妻双方既然共同面对生活中的诸多困难和不幸,就应该携手扼腕共同克服这些困难。生活的真正意义也就在于这种奋斗、抗争之中。当一方倒下去时,另一方应该走下去,继续进行美好而充实的人生,而这些就不仅仅是象陈孝妇那样仅靠终身不嫁便可以证明了的。嫁与不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她对婚姻与家庭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