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未雨绸缪 毋临渴掘井
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,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坚。宜未雨而绸终,毋临渴而掘井。自奉必须俭约,宴客切勿流连。
——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
【译文】
一碗粥一顿饭,应当常想到它来得不容易,半根丝线、麻线,也要想到生产它们的艰难。没有下雨时,就要把门窗关好。不要等到口渴时,才想到去挖掘水井。自己的日常供养必须节俭,宴请客人时不要忘乎所以。
【注解】
缕:麻线丝线。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缕体即是丝体。”
恒:经常、常常。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庸蜀之南,恒雨少日。”
物力:物资、财力。《汉书•食货志上》,“生之有时,而用之亡度,则物力必屈。”
未雨绸缪:绸缪指紧缠密绕。《诗•豳风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微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疏:“郑(玄)以为鸱鸮及天之未阴雨之时,剥彼桑根,以缠绵其牖户,乃得有此宝巢。”后常以未雨绸缪,喻防患于未然。”
自奉:自己的日常供养。《聊斋志异•司训》,“曰俭鄙自奉,积金百余两。”
流连:乐而忘返。《孟子•梁惠王》:“流连荒亡,为诸侯忧。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,以流上而忘反谓之连。┅┅先生无流连之乐。”
【评语】
俗话说得好:“勤是摇钱树,俭是聚宝盆。”古今的有识之士,往往教育子女要注意节俭。从司马光的“训俭示康”,到董必武的毛巾“三部曲,”许世友的草鞋“硬脚板,”一直为人们传颂。如今,人们生活水平日趋提高,即使达到小康,应需把“宜未雨绸缪,毋临渴掘井”作为家庭理财的原则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