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组织建设 > 修行

天性澹然 贪求自息

时间:2020-07-01

字号

天性澹然   贪求自息

       世之贪夫,溪壑无厌,固不足责。至若常人之情,见他人服玩,不能不动,亦是一病。大抵人情慕其所无,厌其所有。但念此物若我有之,竟亦何用?使人歆羡,于我何补?如果思之,贪求自息。若夫天性澹然,或学问已到者,固无待此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陆游《放翁家训•家训一则》

      【译文】

       世上贪婪的人,欲壑难填,不足奇怪。对于一般人来说,看到别人的华美衣服和珍奇玩物,不能不为之心动,这也是一种通病。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是羡慕自己没有的,不珍惜自己已有的。只要想一下如果我拥有这件东西,究竟有什么用?让别人羡慕,对我又有什么益处?这样去想,贪心自然就消失了。至于那些天性澹泊或学问已到家的人,就用不着这样。

      【注解】

       溪壑:本指溪谷沟壑,后喻无厌之欲。溪,山间的河沟。《左传•隐公三年》:“涧溪沼沚之毛;”壑:沟。《庄子•秋水》:“擅一壑之水。”

       歆羡:欣羡、爱慕。《诗•大雅•皇矣》:“帝谓文王,无然畔援,无然歆羡。”

       若夫:至于,连词,表示提出另一话题。

      【评语】

       人心不可贪,俗话说:“吃人的嘴软,拿人的手短。”贪心动,良知泯灭。原本刚正不阿的君子,会变成阿谀奉迎的小人,宽大的胸怀装进了刻薄残酷的黑心。只此一念之差,一个“人”消失毁灭了。贪脏必枉法,古往今来,有多少人因“贪"而亡,一个“贪”字造成了多少“冤魂屈鬼”。因此,古代圣贤教子做人常以“不贪”作为修身之宝。人生而有欲,那是正常的身心需要,自当满足,贪者不思己之必须,不为已之所有而知足,一味无限贪求身外之物,主宰他的只是一种虚妄的心理。孔子曾说:“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这是对获取不义之财的鄙视。宽广的胸怀,健康的身心,高尚的品质,才是弥足珍贵的。